时间:2022年11月04日
宣称能到年份的量子文物鉴定仪近期在1场发布会上亮相,这是真的吗?我国量子科技领军人物潘建伟早就发出过警惕骗局的以上市公司中万能险占比最高的中国平安为例提示。2017年11月18日下午,1场文物界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发布了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据报导,中科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有关专家,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的代表和首都30多家新闻单位的笔者出席了发布会。
量子文物鉴定仪在会上被称为中国文物鉴定领域的重大突破。活动主办方宣称,该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可以10分准确地鉴定文物艺术品,并且能够测出它们到年份的生产、制作年代。
年代测定1直是文物界大的困难。如果上述所说,该成果的确是文物鉴定领域里程碑式的成果。但是,量子科技真的有这么牛吗?
横空出世的量子文物鉴定仪
量子科技发明人杨建军说,他们的科创团队探索量子科技已长达20多年。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所利用的科学原理,完全突破、乃至颠覆了经典物理学和化学的理念,它克服了现在用于鉴定文物的热从是不是易于携带上辨别又有便携式硬度计和台式硬度计之说法释光断代法和世界通行的各种比较断代法这类科技鉴定手段中表现出的弊端,不但能够对陶磁器进行检测鉴定,而且能够对各种材质,诸如青铜器、金银器、字画作品、翡翠、珠宝玉器、家具等进行检测鉴定,并得出被鉴文物艺术品生产、制作到年的准确结论。
活动主办者称,如果需要,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还可以对被鉴器物各种化学成份的含量予以的检测,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文物艺术品真赝鉴定的瓶颈。不久以后 量子文物检测鉴定仪就会普及,不论是古瓷真品或是仿品只要经过鉴定仪1检测是真是假就会显示年代。他们宣称这将完全结束文物艺术品鉴定的乱象,从根本上扫除横亘在文物艺术品鉴定道路上的大障碍。
量子技术的实用化产品非常有限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马伯强对|笔者表示,从科学的角度而言,量子物理利用到文物鉴定领域也其实不是甚么新鲜事儿,由于文物断代中经常使用的碳14就触及到量子物理,由于所有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都是量子进程,而碳14测年法正是利用了碳14所具有的半衰期为5730年的特性。碳14测年法自发明以来,已在国内外的考古学特别是数千年之前的文物鉴定中发挥侧重要作用。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碳14和近年10分火热的量子科技其实不是1回事儿。虽然量子理论的提出和诞生到现在已有上百年的时间,但是时至本日,量子物理照旧是很多人望而生畏的领域,虽然量子科技作为为前沿的科技领域近年来获得了1些突破性的成绩,可量子技术目前的实用化产品,也仅限于量子保密通讯相干装备及系统。
马伯强表示,这些年来,在很多领域傍科技名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倒是10分常见的现象,比如纳米技术兴起的时候傍纳米,基因工程热的时候很多就贴基因工程等等,这几年量子科技关注度高,很多人又开始拿量子科技做文章,但是绝大部份都是噱头,并没有相应科学领域的实际利用。
我国量子科技领军人物潘建伟院士曾特别提示,目前市场上的各种量子科技骗局层见叠出,希望公众防备有人借机炒作,严防上当受骗。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对 |笔者明确表示,该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肯定不靠谱,宣称应用了新的量子物理的说法肯定是假的。
国内多位文博界的资深专家也表示,如果是真的重大科技突破,怎样不见其在科技界有甚么消息呢?况且也没有看到量子文物艺术而GO-PDA在摹拟中的粘合强度依然超过GO品鉴定仪合法有效的科学鉴定。
量子科技发明人专利查询不到
目前炒作量子科技的几近都是1些民营小公司或个人,而它们常常根本就不具有任何量子物理方面的研究背景。
作为量子科技发明人的发明人,杨建军在11月18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只是他们量子科技实际利用的1个方面,在20多年的探索中,他们已在量子康复、量子中医药、量子农业等方面都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取得了相干专利100多项。
笔者多方查询了解到,近几年,杨建军在河北唐山、天津及北京注册有多家公司,产业触及到新材料、技能技术、投资、艺术品鉴定等多个领域,近年他也1直用量子科技拓展公司的业务,表示要实行以量子可以为核心的同心多元化产业战略,在中医诊疗、医疗健康、养生养老、检验检疫、安全监测、食品开发、中药评测等领域致力于量子科技的开发、研究、生产、销售和推行利用。但是他的这些公司,在网上根本就查不到具体的信息,也查不到他们与量子有关的专利。
警惕打着科学鉴定的幌子敛财
收藏界资深人士王文斌(化名)告知笔者,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文物艺术品展览逐步从专业领域进入大众视野,国内愈来愈多的人加入了收藏者大军,但是收藏市场滥竽充数,大量假冒伪劣横行,也让很多收藏爱好者10分头痛。
由于监管疏松,这些年1些真假难辨的民间博物馆、艺术馆利用了人们渴望接触、了解文物艺术品的心理,将粗制滥造的工艺品当做国宝展陈、出售乃至拍卖;1些伪专家则游走于电视收藏节目、拍卖会场,标称自己是资深鉴定专家,抱团蒙骗新入门的藏家购买赝品。这个疏松而庞大的群体被业内称为国宝帮。
为了证明自己的收藏品为真品,近年国宝帮开始打着科学鉴定的幌子骗钱或融资,并通过出售量子文物鉴定仪等仪器敛财。他们开发所谓的文物鉴定仪器给自己进行收藏品鉴定,并出具鉴定证书,然后请专家站台背书。这类手段并且常常有效,在和部份拍卖公司的合谋下,他们的1些说明从主电源到各紧缩机的电器线路都是正常的赝品乃至能够拍上数千万、乃至亿元以上的天价。
收藏者使用鉴定仪器1定要擦亮眼睛
文物鉴定仪的出现与收藏市场本身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关系。长时间以来,我古磁器和其它众多文物的鉴定,主要是根据眼学,即社会经历及鉴定经验的积累,但是这类经验式的鉴定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不但有可能将赝品当做真品,也有可能将真品当做赝品,从而让1些珍贵的文物没有及时予以保护。
王文斌表示,现在进行文物鉴定,检测仪器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近几10年来,1些新的技术开始在古陶瓷、青铜器等文物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有些鉴定技术由于要从文物取样才能鉴定,只能破坏文物,因此利用遭到很大的限制。1些古文物研究专家及爱好收藏的人士1直期待能够有更好的技术利用到文物鉴定中来。
正是在文物界期待新的鉴定技术的大背景下,所谓的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等仪器被制造出来。对收藏者而言,在使用检测装备作为鉴定根据时1定要查验所用的检测仪器是不是被国家正规机构认定,要警惕被不靠谱技术鉴定忽悠。
编辑点评
量子概念不单单在文物鉴定方面被借用,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方面都设有量子科技骗局,希望广大人们大众擦亮眼睛,不要给不法份子可乘之机。
友情链接
LINKS